在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一周年和谷文昌诞辰110周年之际,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东山重要指示精神,感悟谷文昌先进事迹,10月31日至11月1日,我院师生赴东山开展“追寻东山足迹,领悟思政真谛”为主题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研学实践活动。我院院长陈再生、郑育琛教授、江晓晖副教授、辅导员沈书伊、“三人行”师生成长工作室指导老师刘玲元以及2025级学科教学(思政)专业硕士研究生共计45人参加。

10月31日下午,我院师生赴东山县石斋中学开展“思政送教”活动。研究生叶琳珊、张淑艳分别以《世运寻礼,文明传心》《心与心近,友谊长青》为题进行授课。她们通过情景演绎与互动探究,将思政教育融入生动课堂。此次活动不仅为基层教育注入了青春活力,也让我院研究生在真实的教学场景中深化了对教育使命的理解。 10月31日下午,我院师生赴东山县石斋中学开展“思政送教”活动。研究生叶琳珊、张淑艳分别以《世运寻礼,文明传心》《心与心近,友谊长青》为题进行授课。她们通过情景演绎与互动探究,将思政教育融入生动课堂。此次活动不仅为基层教育注入了青春活力,也让我院研究生在真实的教学场景中深化了对教育使命的理解。 10月31日下午,我院师生赴东山县石斋中学开展“思政送教”活动。研究生叶琳珊、张淑艳分别以《世运寻礼,文明传心》《心与心近,友谊长青》为题进行授课。她们通过情景演绎与互动探究,将思政教育融入生动课堂。此次活动不仅为基层教育注入了青春活力,也让我院研究生在真实的教学场景中深化了对教育使命的理解。


当日下午,我院师生在东山二中厚德楼演播室开展大中小“思政金课”观摩与交流活动。活动中,东山一中陈秀芳老师以《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绿色发展道路》为主题,结合东山生态治理的生动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绿色发展的时代意义;陈春苗老师则打造了一堂《沉浸式思政课:一场跨越时空的青春对话》,通过呈现东山一中特色舞台思政课作品,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红色基因。


活动结束后,师生们还参观了东山二中海洋生物标本馆。丰富的海洋生物标本,为大家提供了直观感知东山海洋文化的机会,深化了对海洋生态保护的理解。


11月1日上午,研学团队赴澳角村实地考察。师生们行走在渔村码头,亲眼见证了海洋产业如何激活一方经济、改变一方水土,对“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有了更深感悟。大家从澳角村的发展实践中,深刻理解了立足特色资源、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对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大意义,切身感受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基层乡村的蓬勃生命力。

随后,研学团队来到谷文昌纪念馆,师生们通过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承载记忆的实物展品,全方位了解谷文昌同志扎根东山岛14年的奋斗历程。从带领群众治沙造林、战胜风沙灾害,到心系百姓、解决群众温饱难题,再到廉洁奉公、以身作则的感人事迹,“不制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的铿锵誓言,让在场每一位师生深受震撼。

在谷文昌塑像前,师生们怀着崇敬之心敬献花篮、行鞠躬礼,表达对这位人民公仆的深切缅怀与崇高敬意。在谷文昌墓碑前,陈再生院长讲授了一堂生动的微党课。他动情地说,在习近平总书记赴东山考察一周年、谷文昌同志诞辰110周年的特殊时间节点,我们更应深刻体悟谷文昌同志“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真挚公仆情怀。作为未来的思政课教师,我们不仅要学习谷文昌真抓实干的务实作风,更要善于将这样的红色资源转化为生动的教学素材,让思政课真正走进学生心里,做到入脑入心。


当日中午,研学团队抵达金銮湾“百里木麻黄”生态片林示范点。置身于连绵的林海,师生们亲眼见证了谷文昌同志当年“鏖战飞沙滩”的功绩,也深切感受到生态治理的深远意义。从昔日风沙之地到今日滨海绿洲,金銮湾的蜕变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写照,大家对绿色发展也有了更为具体的理解。

此次东山研学实践是我院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师生们循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沉浸式感悟谷文昌同志带领群众艰苦奋斗的岁月,先后通过“思政送教”活动、东山二中教学观摩、澳角村的走访、谷文昌纪念馆的现场学习以及金銮湾生态片区的实地考察,将思政理论有机融入实践场景。在循迹、观摩与体悟中,红色精神与生态智慧得以传承内化,为我院进一步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拓展了新渠道。
(文字:林雅莹、林智英 图片:蓝娴、罗金秀、易丁欣 责编:沈书伊 编审:陈再生)